徐培晨:号猿公,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外友协文化交流院院长,一带一路“艺述中国”文化交流大使。其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功底深厚、笔锋老辣。尤精猿猴,被业内、外美誉为“东方猴王”。被廖静文先生定论为“开宗立派的猿猴画大家”。猴画更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教授高度评价为“继宋易元吉后唯一人而已”。中国国画...
每个人都有猴性—纪增龙(南京日报2010、4、3)

发布日期:2012-02-13    访问量:50

 

每个人都有猴性

纪增龙

 

“每个人都有猴性”这句话是徐培晨老师端着酒杯对我说的。应我所求,他还率意地将这句话写在我随身带着的册页上。

以画猴闻名于世的徐培晨,是我母校美术系教授。我上大学时,所在系与美术系同在“新大楼”,但一直无缘相识。五六年前,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专题片“东方之子——徐培晨”,得知他积二十载之功,不断地出去观察研究体验猿猴的群居生活、个体形态,体验其阳光下奔腾追逐自由的快乐,风霜雨雪中相依相偎度日的艰难,以猴性的执著,常年笔耕不辍,终成大业,被誉为“东方猴王”、“丹青猴仙”。

那天晚上,我初见老师,认真打量他:五短身材,一袭布衣,长发长髯,飘然超脱,果然与众不同。随行的母校老师介绍说,他的外号就是猴子。平时上班,大家跟他打招呼:“猴子来啦?”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嗯,来啦!”甚至有人说,老师长得就象一只猴子。讷讷不善言的老师,对此介绍,并不介意,憨憨一笑说,其实,连三岁孩子都知道,人是猴子变的,岂能无猴性?“我亲眼见到,一只母猴怀抱死去的小猴,悲痛欲绝,母子情深啊!” 老师边画边说。在我带去的册页上,他先肆意涂抹,再轻笔钩画,三下五除二,一幅“母子情”猴画已经跃然纸上。

猴子生性活泼好动,天真率性,敢爱敢恨,这是一种自然、本能和原生状态。这有什么不好?人一旦没了这些东西,不但应立即从动物范畴除名,而且更谈不上人之为人了。曾经听说,桂林七星公园的猴王抢食物时抓伤游客的脸,被公园管理人员关了禁闭,第二天所有猴子集体静坐表示抗议,一直等到公园放了猴王,这场猴子运动的风波才被平息。这无疑是猴子集体主义情感的迸发。

以猴自喻,必须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毕竟猴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全是正面的。老师心仪猿猴,绘画中将人的社会情感融入猿猴世界,表现其天真善良,亲情温情,活泼灵巧,和谐共处的“猴性”,从不画其顽劣恶性和争斗撕咬场面,表现猿猴世界的和谐美,让人情不自禁融身于其画中,领悟人与自然相处相融的独特魅力。正如他在一幅猴画中所题诗曰:“前人咏猿欲断魂,凄怆潸然泪沾巾。我今写之殊有异,声声清越悦客心。”这样和美的猴画,怎能不人见人爱?

晚宴结束时,大家相约,等老师正在筹办的中国美术馆画展圆满成功后,我们再喝酒祝贺,并请老师开怀畅饮后每人画只醉猴。老师则笑嘻嘻地说,酒后我就成“红脸猴”了,每人画只“红脸猴”吧。老师说这话时,我立马想到一句俗语“美女爱英雄,母猴爱红脸”,直让我有点忍俊不禁。

今日在家,我深怀敬意,细细品读老师送我的猴画《好桃》。当对视那些清纯野逸、机敏狡黠、顽皮可爱、呼之欲出的灵猴时,我感悟顿生,老师的猴画似乎蕴涵着自然之天机、山林之诡秘,是在用艺术的语言告诉世人:别把自己不当猴子,也别把自己真当猴子。

南京日报201043

Copyright © 2011-2023 xupeich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5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