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晨:号猿公,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外友协文化交流院院长,一带一路“艺述中国”文化交流大使。其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功底深厚、笔锋老辣。尤精猿猴,被业内、外美誉为“东方猴王”。被廖静文先生定论为“开宗立派的猿猴画大家”。猴画更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教授高度评价为“继宋易元吉后唯一人而已”。中国国画...
江苏花鸟画研究会理论名家高度评价.........

发布日期:2012-12-21    访问量:46

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学术研讨会在国家画院成功举办


0

   2012年12月12日《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隆重开幕。中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们和江苏的部分理论家、画家在一起就画展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主持

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晋京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在研讨会上讲话

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在研讨会上讲话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洪增在研讨会上讲话

《美术》杂志编审夏硕琦在研讨会上讲话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刘龙庭在研讨会上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理论研究室主任陈醉在研讨会上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室副所长王镛在研讨会上讲话

《美术观察》杂志编委郑工在研讨会上讲话

著名美术评论家赵力忠在研讨会上讲话

国家艺术画廊艺术总监王平在研讨会上讲话

著名美术评论家左庄伟在研讨会上讲话

江苏花鸟画研究会会长、著名画家徐培晨在研讨会上讲话

孙克:
   江苏省花鸟画家这次晋京开画展, 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开一个座谈会。在全国来说,江苏省花鸟画是很有基础的,刚才徐培晨先生已经做了很多介绍。从历史上来讲,江苏省一直是中国画的发源地之一,在花鸟画方面,自古至今,江苏省的花鸟画取得的成就就非常高。金陵八家里就有花鸟画家,有扬州八家,清末的,明初的花鸟画家非常多,到近现代有陈之佛先生、喻继高先生等。江苏省花鸟画在全国来讲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次通过江苏省大型的花鸟画展览,让大家观赏到了江苏省花鸟画家们的作品,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风格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本来花鸟画就是中国最独特的一个画种,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品种,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站得住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经过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有很多的年轻画家崛起,这样的一个大形式非常好。 今天江苏省的画家来的很多,作为理论家,马鸿增先生,左庄伟先生也专门从南京赶过来,和北京的理论家们一起来探讨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江苏省花鸟画这次晋京展集体亮相,意义深远,就江苏省的花鸟画家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来北京呈现自己的艺术,对江苏省花鸟画今后的发展肯定会有一种推动作用。江苏花鸟画研究会还有一个巡展的计划,这个力量不可底估,在北京也会产生影响。看到江苏省集体的力量,对北京的花鸟画家们也是一种推动,北京的画家所处的位置很好,很多画家没有大变化,在新的探索方面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花鸟画方面。看到江苏省有这样一些画家——上百位的画家都这样有自己的追求和创造,这对北京花鸟画界是一个推动的力量,也是一种启示、启发。非常感谢江苏省的画家们、研究会的同志们到北京来开了一个这么好的画展,我们请到邵大箴先生以及各位理论家,大家都很踊跃热情的来出席,也说明了北京的理论界、画界对江苏省花鸟画界的尊重和欣赏。

邵大箴:
   江苏的晋京展很多,主要是山水画、人物画,专门的花鸟画在北京全面的展示还是第一次。
   江苏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正在向文化强省过度,江苏的美术在全国来说是走在前面的。走在前面的最大特点并不是说江苏的名家特别多,而是整体水平比较高。当然也有代表人物,也有在全国都有名的名家,但是最大的特点是江苏的水平比较整齐,这点很重要。江苏画院就比较多,除了省画院以外,各个市都有画院,有名的画院就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徐州等等,而且画院的水平都比较高。我今天看了江苏的花鸟画展,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水平比较整齐。也有名家像喻继高先生,还有一些年轻的画家们很有特点。江苏的这次花鸟画展风貌多样,有工笔有写意、有大写意有小写意、有亦工亦写的。青年画家很多,有些来自地方画院,水平不错,而且确实有好的作品,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有好的作品。
   江苏花鸟画存在的问题和全国的花鸟画存在的问题有共同的普遍性。中国花鸟画的传统非常深厚,经典作品非常多,题材、风格、手法以及笔墨语言都有很多经典作品。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临摹前人的作品、然后再写生、创作。在这个基础上,如何突破前人的藩篱、法则、规范、有所创新,这不仅是江苏的花鸟画家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都存在的问题。人物画的问题有点特别,20世纪以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绘画,这种绘画和传统的文人画的人物画有所不同,它存在的问题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山水画、花鸟画,尤其是花鸟画存在的问题是突破程式、有所创新。我们看到一些年轻的画家,无论是题材、章法、笔墨上都有创新的苗头和味道。凡是有创新追求的,一看画就引人注意,一看就觉得好,花鸟画要经得起看,要耐看。我觉得江苏的不少画家是有这个水平的,但是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在题材上、风格上、章法上、笔墨语言上、色彩上都要大胆的创新。当然创新要有基础,要有传统的基础,要有写生的基础。
   我祝贺江苏花鸟画展成功。

马洪增:
   江苏的花鸟画的确是传统深厚,加上20世纪以来和海外的交流比较早,所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成为大家的共识,无论是工笔还是大写意、小写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的花鸟画作为一个整体展示是大家多年来的愿望。这个愿望在江苏花鸟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陈修范女士、第二任会长陈培光先生以及现在的第三任会长徐培晨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作为一个江苏人很激动,也很愿意为江苏省花鸟画晋京展写文章。
   江苏的花鸟画最主要的特点是文质彬彬,很讲究文化内涵,很讲究笔墨精神,也讲创新。但这个创新绝对有个度,这个度有一部分画家掌握的比较好。从整体上看,这支队伍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正如邵先生刚才说的,我也希望不要满足于传统的功底,还是要特别的强调强化精品意识。花鸟画要出新的领军人物,需要有精品意识、需要有文化自觉,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广受博取,这一点任重道远。
   我作为一个江苏人,祝贺展览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

夏硕琦:
   我看江苏花鸟画展感触很深。江苏的花鸟画传统深厚,很有家底,创新意识也很强,出现了很多新人,有些名字都没见过,这正是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的一种表现。江苏的花鸟画具有团队精神,25年来,花鸟画研究会的组织,以及专业性刊物《花鸟画研究》的理论研究,在江苏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才能取得当今的这样的成绩。
   我注意到刚才邵先生提到的在全国的花鸟画发展的问题中具有共性的问题。江苏的花鸟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新的时代、特别是18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这是一个大视野大拓展,对花鸟画——我们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审美文化也是一个期待,大有用武之地。从宏观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提出新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要有很多的突破性的东西。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努力,这两个角度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不怕重复。一个就是写生,写生的意义不是再现对象,而是具有最高的美学要求——生意生机作为审美对象来表现,来发现。再一个就是抒情,取諸怀抱, 有所寄托。花鸟画应该成为最有灵性的、最富感情性的、最富文化性的艺术。这是我对下一次江苏花鸟画晋京的期待。

刘龙庭:
   我是第一次这么集中的看江苏的花鸟画,给我的印象非常强烈。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正在向文化强省过度,就中国画讲, 江苏也是一个大省一个强省。新时期以来, 大家认为山水画人物画的发展要比花鸟画快一点,花鸟画在清代近代是发展最成熟最有成就的一个画种 ,我们常说的黄(黄宾虹)吴(吴昌硕)齐(齐白石)潘(潘天寿)四大家里头,黄宾虹也画花鸟画,很工细的带颜色的没骨画,其他三家大家都知道,四大家都画花鸟, 有三家都以超越前人的面貌出现,这样就给我们后来研习花鸟画的各位立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一个屏障,要超越这些人有相当的难度。 江苏有不少画得好的人我们都不大知道,今天看到画得好的有很多新人,从花鸟画的样式来讲,有工笔、小写意、大写意,还有中西融合的情况,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任何时代,为花鸟画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今天提点建议。当年林语堂提出中国画在世界上所以能够独立于世界之林是受两方面的滋润,一个是中国的书法,一个是中国的诗情。花鸟画尤其是在诗书画意结合方面比山水人物更完整更充分,大家要提高花鸟画的水平首先要从格调上解决问题。下的功夫很大,结果像一张照片,那就不是我们传统所需要的。这一次有很多工笔画的不错。我是不大同意大片的染,有的染得比较重,像一块花布,像一块塑料布。我建议底子一定不要染的太重。过去我上学的时候,临过恽南田的画,真正的没骨花卉是恽南田给我们留下的,他的画染了底子叫你看不出,这才是高明。据说化妆最好的是看不出化过妆而更漂亮、高雅、有风度,如果工笔画画的很浓重,浓妆艳抹,虽然有气氛,但格调上就受影响。再一个,就是有一幅画,竖着有四幅、四条屏,画家大概对四条屏的原始意义欠考虑,那是画在屏风上的,4、6、8、12条屏,还有16条屏的,画的时候如果不把概念弄清楚、不讲究,在格调上就会有问题。我希望江苏的画家在现在的基础上,努力的从文化的角度从中国画的本质方面下功夫,不满足于一般的笔墨。笔墨要雍容冲和,不要有霸气、草气、俗气,要有书卷气、文化气,要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气息,提这点希望,供江苏的画家参考。

陈醉:
   看了江苏的花鸟画展,概括性的感受有四点:一是传统深厚;二是队伍壮大;三是品种丰富;四是总体感受娴静优雅。传统深厚——是江苏花鸟画在历史上的发展和贡献。队伍壮大——这么多人参加展览,有很多新人,作为花鸟画这么一个单项的展览很丰富,非常好。品种多样——各种各样的风格都能够表达出来,各有特色。总体感受娴静优雅——感觉画家很静,很优雅,就如马鸿增先生说的文质彬彬,包括画老虎也蛮温柔的,整个心态很不错。江苏这么多画家共同努力,不约而同的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群体感受都表达出来,这种感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花鸟画是中国很特殊的一个样式,外国人没有,外国叫静物。这个问题我也谈过多次,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对柔美追求的样式,山水是一种对壮美带有崇高感追求的样式。在审美情感上对柔美对优美的一种追求,用花鸟画这样一种载体表现出来,我们有我们很特殊的优点。外国人有他们很特殊的优点,外国人画鸟非常像,但是像教材、标本,画橙子切开水淋淋的效果,中国画很难画出那个效果,但我们的花鸟不是标本,它是非常有灵性的,画出了人的感受,加上民俗和高贵品质的寓意,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有很多作品有这种表现,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品里表达的非常充分。但是,我也感觉到,不光是江苏,像邵先生说的中国的一种通病,花鸟画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以后,很难有突破。这些年也有画家有一些突破,有一些新的题材、新的表现方式、这是很必要的。我曾经批评过一些不好的花鸟画,大的像被面子,小的像枕头,作为这么大的一个画种,这么有影响,今后应该从题材、样式上、观念上有突破的追求,要更重视一些。花鸟画研究会有研究的性质,可以有意识的组织,进行一些有目的的突破,因为你们有条件,研究会本身就可以研究,可以组织画家这样做,对江苏今后作品取得更高的境界会有意义。希望下次展览有更多的突破性的、有趣味的作品。

王镛:
   看了画展,觉得江苏花鸟画的整体水平很整齐,而且在全国应该也是排在前面的。我也同意刚才几位谈的江苏花鸟画的总体的地域特色比较鲜明,文质彬彬,娴静优雅。江苏的画家在传统文脉影响之下呈现出来的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和其他省的花鸟画拉开了距离。整个花鸟画的题材比较丰富,风格也比较多样。我觉得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每个画家的个性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我一直强调,艺术要有新意就要强化个性解放。我们看历史上的花鸟画,如常提的徐渭八大,他们的花鸟画个性都非常鲜明,形式相对简洁。我们现在的花鸟画尤其是工笔画,都是满构图,虽然下的功夫很大,效果未必比徐渭八大好。他们的画面东西少,感觉却很丰满。花鸟画主要不是摹写花鸟,而是要画画家的个性——借花鸟来抒发画家的个性,画花鸟就是画人,就是画画家的精神、画家的情感、画家的性灵,如果只是为了再现自然的画鸟,意义不大,只有把画家的个性情感灌输到花鸟当中,才能有鲜明的个性。像徐渭八大笔墨上也要有自己的相对来说固定的语言。江苏现在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还没见像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那样的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全国的大家,就是因为他们个性鲜明,不光表现在题材构图方面,笔墨上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今天看画也看到有想表现个性的趋势,但是还不够强烈,情感的投入还可以更加的充沛,这样的话个性可以加强,面貌也可以突出。
   从这个画展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这25年,成绩非常显著,组织画展、研讨会、出版刊物《花鸟画研究》,这都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我建议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可以搞一些专题性的展览,专题性的研讨会,可以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深入,对培养新人给予高的起点,在此基础之上产生全国性的大师。

郑工:
   这次来看江苏省花鸟画优秀作品展,谈两点印象。一进展厅就感觉到这个省的花鸟画对传统有着很深的眷念,或者说传统很深厚,这不仅是地域也是人文都在这块土地上沉积着,形成了一种很厚的氛围。从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有两个大的艺术类型——写意和工笔;画册也分成两块——特邀和优秀作品。看完画展,觉得在一个传统很深厚的画种当中,作为优秀作品的晋京展肯定要推出新的东西。一般来说,特邀作品都是一些道高望重在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一些画家作品,这部分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对一个展览来说远远大于艺术探讨方面的价值;优秀作品一般来说,偏向于年轻人,推出新人新作,鼓励创新的作品。但是看完展览后觉得这两者之间在展厅里面是交错的,在画册里也感觉到是一种交错。特邀作品里有一些很有创新、探讨性的作品,也有一些对传统有研究很执着的作品;在优秀作品部分——我认为年轻的群体中也有一些对传统很有研究很执着的作品,也有一些探讨性的作品。这两个部分没有较明显的分野。这种现象说明,传统和创新的问题在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里面可能始终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换句话说,可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探讨创新的问题,所以创新性可能会有一个限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限度。
   研究会成立于87年,恰恰是中国美术界新潮兴起、艺术观念非常活跃的时期,在此背景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是否会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于传统的重新拾取和研究。在展览中也反映了这种现象——对传统的高度重视。这一批作品我认为有两方面的价值,在艺术探讨方面体现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冷静思考;另一方面表现出这批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有些作品可能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但是有很丰富的历史文献价值,对我们研究整段历史来说是不能忽视的环节 ,这批作品也很珍贵。就花鸟画来说,整个的推进发展和山水画人物画不一样,因为他叙事性并不是那么强,主题和题材更倾向于个人心情的抒发方面。这批作品在写意和工笔这两种大的类型的基础上个人的空间还是能够打开的,这种能打开的基础可能就在于个人的一种性情,这也是这个展览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否也提示了江苏省花鸟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可能还存有的一个空间——就是在形式语言的探讨上。我们这个时代,在创新的探讨上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形式语言的一种变革。

赵力忠:
   今天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再大我也要来,因为是江苏的花鸟画展。江苏花鸟画研究会办了一本刊物《花鸟画研究》,这些年来我比较注意这本刊物,我每周都收到很多刊物,慢慢的我就逐步筛选,《花鸟画研究》这本是要看的,还有一本《福州画院》是可读的。《花鸟画研究》为什么值得一看,因为它和一些别的刊物不一样,这本刊物注重学术性,有好几期是专号,比如陈大羽先生、陈之佛先生等。在专号中把一些重要文章集合在一起,对我们搞研究来说,提供了很宝贵的资料,也省了我们好多事,省的我们再到处去收集。
   花鸟画近百年来出了几大家,比较难突破。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吴昌硕在上海、潘天寿在浙江、齐白石在北京,但没听说在这三个地区办一个有这么长时间的花鸟画研究会的,恰恰是在江苏办了个花鸟画研究会,坚持到现在已经有25年,这说明江苏对这个画种的重视。
   有个朋友来和我谈到现在发展旅游的问题,我就想到,这需要有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名,圆明园名气大于颐和园,可是根据资料统计热闹程度颐和园大于圆明园。为什么,颐和园有东西,圆明园东西不多。就是说不仅要有名还要有物,有物(实力)没有名可以慢慢打出名来,比如说过去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没有名,可他有东西,渐渐就把名打出去了,名和物是相辅相成的。联想到江苏的花鸟画,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都不在江苏,说到名弱一些,可是我们现在有作品,还有后续的力量,我们有陈之佛、陈大羽,有后续的有传承的。江苏花鸟画有传承、有集体的力量。当今个人凭实力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另一个方面,就是抱团取暖。江苏依靠集体的力量,把花鸟画逐步往前推。
   最后还是要回到《花鸟画研究》刊物上来,有些刊物知道内容后连翻都不愿意,商业味道太浓、宣传性太强,学术性弱。《花鸟画研究》淡化了宣传性,拿真东西展现给读者。
  
王平:
   我从徐培晨老师那里了解了花鸟画研究会大致情况,会员有500多,在全国来说,就一个省来讲,力量是相当雄厚的。就这个展览来说,如果挑10个写意的10个工笔的在北京办展览估计会很震动,但是研究会把机会给了所有会员,大家一起来交流,很有意义,让我们看到了江苏整体的状况,看到了各个层面的发展,具有文献性的价值。另外,江苏花鸟画研究会这么做不是为了震一下北京画坛,而是来交流,是来取经,这个心态和面貌呈现非常好。
   我和江苏老一辈的画家和年轻画家接触不少,我是个年轻人,谈点年轻人对作品的看法。江苏有一些年轻画家对传统有很好的传承——呈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就是重基础,绘画基本功扎实。第二就是重格调——江南雅文化在作品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再一个就是重图式——在视觉语言上,一端向传统吸收,另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东西充实自己。我觉得年轻一代的思想包袱没有以前的人重,胸怀更开阔,能够广泛吸收各种各样的艺术语言充实自己,这是江苏年轻花鸟画家的特点。这几年尤其是江苏的工笔花鸟和全国拉开了一些距离,和追求真、像比,更倾向于格调和雅的方面的塑造,更强调文化性的东西。

徐声:
   因为和江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苏的展览活动一定要来,今天来看展览很感动。看到北京理论界对江苏花鸟画的重视,说明江苏画家的人脉也非常好。看了作品感受很深,隆冬的北京这里百花盛开,漫天飞雪这里百鸟齐鸣,氛围非常好,觉得作品很文静,现在书画界缺少的一些东西在这里找到了。现在看展览也好看作品也好,浮躁气太重。文雅娴静也是江南文化的特点,特别是从笔墨格调上、趣味上、境界上,这些作品都保持着江南文化上的这种灵性和风格,地域性也很凸显。
   由徐培晨先生和大家一起这么努力推广江苏的花鸟画,办了这么一个大的活动,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或者说是一个加油站,对江苏的花鸟画是一个大的促进,对整个社会关注江苏花鸟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一百年来江苏涌现出很多大家,年轻一代也有不少,现在江浙一带成了文化的输出地了,都往北京跑,都往最重要的地方跑。江苏这个地域性的特点能否保持,江苏的花鸟画,江苏文化的发展会怎么样,大家都在看。就整体来说作为一个地区应该怎样发扬它地域性的特点,特别是其文化的积淀应该怎样去挖掘,给我们带来很多联想和启示。祝画展成功,预祝江苏的花鸟画取得更大的成果。

左庄伟:
   刚才京城的理论家们都讲了,我是江苏来的,抱着学习的态度。18大以后,全国都在为实现一个梦而奋斗,江苏花鸟画晋京展实际上也是实现了一个梦。刚才各位理论家从京城的角度对江苏的花鸟画做出了全面的、历史的、现状的分析,对我启发很大。从江苏地域的情况来看,宋元以后,中国的书画艺术在江浙很发达,而且很深厚,尤其是作为省城的南京,应该说是集中反映了20世纪文化高度的地方。比如说,中央大学艺术系这个系统,现在的南京艺术学院是从上海美专,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苏州美专合并的,整个力量是相当强的。我们接受了前人的基础,然后发展。
   这次晋京展能够成功,实现这个梦想,有两个人必须提出,一个是徐培晨一个是翟优,没有这两位的努力,没有徐培晨先生的个人奋斗和努力,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进京来搞一次展览很不容易,江苏的各位画家都希望通过晋京展听取在坐的各位——当今全国权威理论家的意见。他们对江苏美术发展的认识、理解和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今后认真的思考。现代中国绘画就整体来讲如果从重的方面来看,古人已经为我们在很多领域创造出无可超越的高度。在花鸟山水领域,古人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在深度和高度上很难超越的典范。我们已经走进现代,国家已经开放,如何从传统走进现代,值得我们画家研究和探讨。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对民族传统认真思考、检讨,有助于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找到一个方向。尤其是对现代西方一些观念的融入,现代西方思潮对我们的影响,我觉得不应该一概否定,应该认真的思考,西方现代艺术是在西方现代社会产生的,我们的国家已经向现代社会迈进,很多方面如在经济上已经走向世界,文化上也应该吸收西方某些先进的适宜于我们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些因素,如果能够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江苏花鸟画在继承传统走进现代会产生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唐辉:
  今天来得较早,我把全部展品都认真仔细看了一遍,因为北京、江苏相隔较远,文化氛围有所不同,所以这些作品在我看起来颇有新鮮感。艺术史论家认为:地域生态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形与貭。江苏地处我国中部。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江苏和国内东、西、南、北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从古至今历来十分频繁,省城南京又曾为十代故都,故江苏对不同形态的文化艺术包容性都极强。这就是为什么此次晋京作品展所呈现的面貌是如此多姿多彩、风格各异。而处于偏远地区画家的艺术风格则相对趋同,因而地域特色也更强势,江苏花鸟画在这方面难以和他们争锋,但也是有其特色和突破发展的空间。
  江苏气候适中,山川秀丽、经济富绕、文化发达。江苏花鸟画历史渊源、底蕴深厚、流派众多、名家辈出。故江苏花鸟的特色是文质彬彬,鐘灵毓秀。
  省花鸟画研究会成立二十五年来持续不断地办展、研讨、出书、编刊,其学术活动质量之髙,坚持时间之长,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听说目前江苏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数量已近五百人了,这是一支潜力巨大,不可小視的花鸟画生力军。自从一年前雄心勃勃、胆识超群的徐培晨先生担当会长之后,立下宏愿、积极筹款,终于实现了两代花鸟画家多年来进京办展,走出江苏面向全国的宿愿。这是江苏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为江苏花鸟画今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希望你们要继续搞好研究会的组织建设。通过充分发场民主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打造出一个乐于奉献、德艺双馨、精诚团结,勇于拚搏的领导班子。这是发展江苏花鸟画事业的重中之重。在学术研究上可细分画种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和研讨活动,促进研究会整体的发展。
  广大画家在艺术上可以从诗词、书法、音乐、舞蹈、中吸取新的营养,到大自然中感悟生机。不断提髙自己的艺术眼光和素质。画家们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拉大相互间的距离,努力追求自已的独特风格。
   江苏花鸟画现在是有髙原无髙峰,如果能在学习、创作上不断深化,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总会有一批蛟蛟者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名师,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作出较大的贡献。

徐培晨:
   今天非常开心,有机会和这么多大牌理论家接触,倾听他们对江苏花鸟画的历史、现状提出看法。他们的发言很真诚很坦诚,对存在的问题——全国的通病提出了看法。回去以后,我们还要和大家继续讨论,通过我们的艺术实践去改进,去掉诸多的毛病,寻求新的发展路子。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追求、想法和具体做法,在画面上运用自己的语言,不能因为别人的要求而改变自己。因为路途较远,不是所有画家都能到北京来倾听大牌理论家对这次画展的分析评价以及对存在问题提出的期望。我们把问题带回去进行讨论,再过一些年,我们有了新的作品,艺海得如,然后再向北京的理论家们讨教,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1-2023 xupeich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5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