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晨:号猿公,1951年生,江苏沛县人。现为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后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外友协文化交流院院长,一带一路“艺述中国”文化交流大使。其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功底深厚、笔锋老辣。尤精猿猴,被业内、外美誉为“东方猴王”。被廖静文先生定论为“开宗立派的猿猴画大家”。猴画更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教授高度评价为“继宋易元吉后唯一人而已”。中国国画...
我眼中的师弟徐培晨

发布日期:2016-09-02    访问量:115

 
 
      我与徐培晨同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校友,他低我一届,但直至我毕业互不认识,后来听说他“留校任教,水平一般,只是很用功。”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一次画展上,一脸灰白胡须,一身灰土装,一口浓重徐州口音,不修边幅不善言语,淳朴憨厚,土到了家。但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位“水平一般,土到家”的小师弟,硬是凭着自己的天智与“很用功”的精神,十余年间即在艺术界声名鹊起,新闻报道不绝于耳。“徐培晨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盛况空前”、“徐培晨猿猴画巡展全国33省市”、“徐培晨画展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徐培晨应美国哈佛大学邀请做中国画演讲”……说实话,这以前我一直很少关注他,也很少看他的作品,对以上有关他的报道我总是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一场三位画家的笔会让我俩相遇了。多年不见,我这位师弟仍然我行我素,灰土装束,不修边幅,只是灰白的胡须又增长了许多。寒暄几句后便铺纸落墨,仍然是猴子题材,只见他时而浓墨挥洒,中锋勾点,时而秃笔横扫,淡墨晕染,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整个过程激情满怀,不足两小时,一幅“群猴图”便画成了。
      群猴有攀枝、有戏水、有相偎、有嬉闹,画面充满了群猴栖居林间的鲜活气息,侧观我的师弟,似乎尚沉浸在群猴嬉戏的情景之中,那一脸的胡须,一幅邋遢的形貌,完全是“我既猴,猴即我”,画家与画中群猴融为一体了,此时我似乎觉得他就是庄子说的那种“解衣盘礴,真画家也。”
      也即于此开始,我关注他的网站,留意他的许多作品,于是乎我对他有了全新的看法。就徐培晨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但对猿猴的形貌姿体变化娴熟于心,且对猿猴的神情表现也把握十分恰当,许多作品“不求形似求神似”,猿猴姿体寥寥数笔,重点在神情刻画上,值得注意的是,“寥寥数笔”的姿态,又是随着猴子的神情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他的猿猴形貌有呼之欲出的灵动感!
      徐培晨的作品不但主题明确,且多有山水树石等映衬,以渲染画面主题气氛,所以我们在欣赏徐培晨的猿猴图,同时可看到他在山水树石等造景造型方面表现的才能。造景造型是为创作主题服务的,一位真正优秀的画家,首先当解决造景造型能力。若造景造型千篇一律或只在笔墨里兜圈子,缺乏创造能力,即使商业炒作获一时辉煌,仍将被历史淘汰。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也是品评画人水准的基础。细审徐培晨的作品,其运笔用墨相当纯熟,线条的粗细刚柔、水墨的浓淡干湿,阐释的淋漓尽致。各种风格交替使用,得心应手。如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浑厚华滋有之,潇洒淡泊有之、刚柔相济有之,不一一而足。事实上,作为一位动物与山水画兼擅的画人,自然不拘某一种风格。
      徐培晨作品可粗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作类,另则为应酬类。我曾建议其少作应酬多画创作。应酬类虽不乏有新意者,或可领略其笔墨的姿意情绪与写意手法,但不能展示其艺术主题上的全方位表达。
      在近年创作类作品中,如“水中捞月”、“百猴图”、“林泉高致”、“秋菊傲霜”、“松泉瑞雪”、“松泉情韵”、“山高水长十二通屏”等,不但可看到其造型取景、笔墨技巧等方面的非凡功力,更可领略到其作为创作方面的才能,其中有两点我很关注。一、熟悉中国绘画史的知道,从易元吉、牧溪,直至当下的画家,比较而言,徐培晨的猿猴画创作不落俗套,可以认为,他的那种写意表现手法,是在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写意画法的基础上,独创出来的;二、画猿虽为其专攻,但以山水树石,风花雪月相映衬,丰富了主题表现,增添了作品的情景意趣,猴子家族的温馨,猴童的天真,在苍茫或冷清或朦胧的环境伴衬下显得更有诗意,境界更为悠远,这是在历代猿猴画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因其对传统中国画用笔纯熟,且群猴在胸,信笔写出,皆合法度,故群猴作品得到社会广大民众喜爱。
我喜爱这邋遢师弟,喜爱他的猿猴图。
                                  
                                                                                     阮荣春2016年8月8日于真金居灯下
 
 
      阮荣春 1950年生,江苏溧阳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为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研究》杂志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承担教育部、文化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有学术专著《沈周研究》、《佛陀世界》、《中华民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二十余部。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中国画展和联展,出版画集多部。

Copyright © 2011-2023 xupeich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2045583号